當你發現有很多種選擇的時候,你就選擇最適合角色的。包括穿褲子,我練了好久,後來穿得還挺快。拍攝的時候,我問跟著我的一個老師,你怎麼穿褲子。她說,我做了個鉤子,一勾就勾起來了。我說,你這個方便,我練習了那麼久才穿好。她說,這個鉤是我自己發明的,後來好多人跟我學這個鉤怎麼做。我就把他們的這些生活智慧用到了戲裡。
在這段期間,我感受到了這些老師帶給我的溫暖和善意。就像陳茲方老師,他能第一時間把電話給我,把地址給我,甚至把他孩子都給我(拍戲)了。開機前,我請他和他家人來北京,讓他教我如何帶孩子。他就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我,要我用腳練習托舉孩子,我就特別害怕,孩子媽媽在旁邊一直說,沒事,你就練。
還有一位老師,她是殘奧會的游泳冠軍,一個陽光燦爛的小姐姐,沒有雙臂,但絲毫不影響她的美。她沒事的時候常常把腳托到下巴底下,我覺得這個好可愛,之後就用到了戲裡。
我真的會被這些善意和溫暖的舉動感動到。我去陳茲方老師家裡那次,他還幫我們做飯,顛勺,特別震撼,後來你看時間長了,你就會忘記這是他的腳。其實,我也希望有一天觀眾在電影院看到我一直用腳演戲,也會忘記那是我的腳,反而覺得這很正常。
片中我有一場用腳換燈泡的戲,我覺得挑戰最大的不是換燈泡本身,是那場戲的心路歷程,是她的情感表達,怎麼能讓觀眾從你的眼神,從你的表現中看到她內心的倔強。
我在健身房做的所有訓練,讓我有足夠強大的核心力量,能讓我一直抬著腿做換燈泡這個動作,燈泡又沒有什麼重量,只是抬著腿,我的腹肌力量已經很強了,強得可怕(笑),所以這個動作本身不是最難的,摔下來也沒有那麼痛。我跟他們說,沒關係,我可以摔下來,不用給我太多保護,導演就緊張得不行。我畢竟是學跳舞的,我說,我有協調性,不致於摔得那麼慘。
如何邊做動作邊演戲,並且讓觀眾看到你在做一個重大的決定,因為這個決定之後,整個故事又是另外一個走向了,所以對我來說,這些情感表達是最難的。跟一個孩子去建立情感,讓孩子去接受,是很難的。因為這個戲裡,我沒有辦法拿雙手去抱她,而小孩本身就很敏感,她怎麼能非常信任地靠在你身上,以及跟你在一起玩,跟你笑,跟孩子建立情感的過程是非常長的。
飾演福丟丟的小演員羅三穗是直到拍攝的當天才定下來的,我沒有時間像前期訓練腿一樣去跟她建立情感,小孩正是認生認媽媽的時候,我怎麼辦?我只能抽出一些戲外的時間去跟她生活,讓她熟悉我的味道、聲音、裝扮。而且孩子一會兒哭、一會兒笑、一會兒睡著了,我們得隨機應變去表演,跟著孩子的狀況來,一遍一遍不停地變化,這相當於是找了一個很強大的對手,就看演員聰不聰明,能不能接得住了。所以,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。
有些戲特別耗費精力 但是過癮有成就感
這幾年,我接了一些現實題材的作品,除了這部《假如,我是這世上最愛你的人》,還有《我經過風暴》《狗陣》等,可以說是正好碰上了,也可以說是有意選擇的。其實我選擇劇本,首先是看對我有沒有挑戰,有沒有新意,我不想重複,重複對我在表演創作上沒有意思了,我可能自己都沒有驅動力去好好創作。觀眾總不能老看到一樣的人物形象,所以我想每次出現都能帶給大家驚喜,這樣我才能進步。
以上作品中的人物,每個都很不一樣,但她們的共同點是都很有力量,我覺得這需要在銀幕上表達的。其實這兩年大家都在講女性力量,但是體現女性力量的戲比較少,真的拿到了這種劇本,你一定很想去把握。
很多觀眾看完《假如,我是這世上最愛你的人》之後,給我有很多正向的表達回饋。有看完以後說更愛媽媽,也有一個男觀眾說,他的女兒看完後偷偷在他旁邊說,爸爸我愛你。這不就是我們演員想讓觀眾看到的東西嗎? 其實演員是要有野心的,想要留下一些代表作。我覺得已經無關票房了,它是自己的一個作品,是未來你在盤點的時候,你還知道自己演過這麼多不一樣的銀幕形象,甚至可能會讓更多的觀眾看到,我作為一名演員的能量以及可能性。說實話,我已經不是年輕的時候,靠臉蛋靠漂亮演戲,或是以前覺得多演一些,靠數量取勝。對我現在個人來說,我希望演一些有質感、有厚度、有溫度的角色,不然我好像可以不用做這件事。
這些戲可能花費的精力大,為這類角色拍一部戲耗費的精力要頂別的戲兩三部,但是過癮啊,當你在銀幕上看到你通過努力完成了這樣一個角色的時候,你自己也會覺得挺來勁的,確實更有成就感。
現在很多角色都需要去沉澱,要花很長時間去做功課。其實,很多女演員現在都一直在做這件事。我覺得演員們都在花很長時間去揣摩一個角色,認真地去向一個人物靠近,都在做這樣的功課,不管最後結果如何,但是演員們是努力的。
和角色一起成長 變得越來越從容 成為媽媽這個身分之後,讓我在表演上有很多抓手。起碼你在演媽媽的時候,有很多細節是身為一個男導演、男編劇想像不到的。
就像《假如,我是這世上最愛你的人》中很多內容,我說這個地方可以用被子把孩子圍起來,他們說,有必要嗎?在場的女性都說,有必要。這都是我們自己的一個生活常識,如果真的成為一個媽媽,即使是餵奶之前也會下意識地把奶先倒在手背上試試溫度,這些生活細節會很給這個人物加分。
這部戲裡,我們在講愛是放棄,我覺得這件事情,可能對我來說又是另一種情感。現實生活中,我跟孩子之間,我到底要放棄什麼,比如,育兒和工作之間的取捨,我要放棄一些東西,這些對我來說都是一種思考。拍這部戲,我也是跟著角色一起成長。戲裡福佳藝生活中遇到了各式各樣的困難,同樣的問題可能我在現實生活裡也會遇到,這時候我該怎麼做?
有時候拍戲會遇到一個好的角色或好的劇本,它給的答案可能對我的生活會有一定的指導意義。
例如,我兒子在上小學之前,我一直都把他帶到劇組裡,我陪伴他的時間很長,對他的付出也很多,但是他現在上小學了,我又不能做一個不工作的女性陪著他,那我到底對他的陪伴要多少?我的工作哪些是一定要放棄的,哪些是一定要抓住的,這些就需要我自己做一個平衡,既要對自己負責,也要對孩子負責。
所以,我覺得演員真的很好,除了能體會多元的人生,還可以在創作角色的過程中思考、成長。
前段時間路演時,有個小男孩說,看到戲裡福佳藝沒有雙臂,卻能夠承擔起生活的重擔,對孩子這麼負責任,我們生活中有手有腳的,但是卻變得懶惰。當他回饋給我的時候,我也會想,是不是有的時候我太懶了。拍這個戲的時候,我沒想到原來我的身體可以這麼靈活。以前有什麼事,做不到我可能就放棄了,但是我現在完成這個角色後,發現很多事情變得不一樣了。我以前不喜歡健身,現在發現原來我的身體還能夠這麼有力量,這個力量不僅是我外在的核心能力變強,還有(心裡的)內核也變得強大。
在為角色訓練的過程中,有些動作一兩個月都做不好,快崩潰的時候,突然有一天我完成這個動作了,這一瞬間你會為自己感到驕傲,原來堅持一下是可以做到的。這麼難的一個角色你都可以演下來,未來還有什麼事情是害怕的。
我覺得,我現在變得越來越從容。之前遇到事情可能會緊張焦慮,這幾年有更多時間學習,去整理這些問題。慢慢斷捨離之後,你會變得無比輕鬆,更有時間去感受自己,認認真真地花時間去創作一個角色,遇到什麼事情都沒有那麼焦慮和慌張。
新京報記者滕朝 編輯黃嘉齡 校對張彥君
[url=][/url]
|